2015年,作為農業大省,我省的“三農”工作開啟了全新里程。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當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我省代表團審議和同年7月到我省視察時,作出了吉林省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的重要指示,對吉林農業發展賦予了重大使命、描繪了宏偉藍圖、確立了方位座標、指明了奮進方向,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戰略指引和根本遵循。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從那時起,全省上下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啟動和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為全省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高位統籌、全盤謀劃、創新探索、務實推進。短短四年多的時間,我省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路上足音鏗鏘、成績斐然。 產業體系加速融合發展 穩定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安全。從2013年開始,全省糧食總產量突破700億斤,連續七年穩定在700億斤階段性水平。我省的糧食大省地位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進一步穩固和提升。率先示范地區2018年糧食總產達到418億斤,占全省57.5%;劃定玉米水稻生產功能區3618.32萬畝,占全省55.66%;劃定大豆生產保護區456萬畝,占全省57%;保護性耕作突破97萬畝。今年我省的春耕生產更是在疫情之下仍創佳績,目前苗齊苗壯長勢喜人,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全省籽粒玉米調減成果得到基本鞏固,特色產業發展較快,2019年新建各類標準棚室2.5萬畝以上,園藝特產業總產值達到1370億元,同比增長5%。 健全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到2019年末,國家級龍頭企業54戶,省級龍頭企業576戶,省級龍頭企業銷售收入1800億元,帶動基地農戶190萬戶以上,輻射種植業基地3450萬畝,基地畜禽養殖量3.2億頭(只),帶動農民增收62億元。龍頭企業質量規模穩步提升,有效促進了農業經營標準化、集約化、組織化、規?;?、產業化發展。率先示范地區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366戶,建設10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206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 注重打造品牌,發展綠色農業。大力推進“吉字號”農產品品牌培育工程,撫松人參等11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并納入中國農業品牌名錄。截至目前,新獲證綠色食品210個、有機食品2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4個。例行監測合格率97%以上。率先示范地區累計獲得國家馳名商標31個,發展綠色食品559個,有機農產品39個,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合格率99%以上。 強化資源整合,打造園區平臺。截至目前,共創建并認定國家級特產品優勢區3個、省級20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8個;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3個,省級5個。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產業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的有機統一,重點解決農業資源要素配置和農產品供給效率問題。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要求我們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集群,拉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全省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重,強化流通服務體系建設。讓產業體系融得更深,發展更快。 松原灌區閻家圍子連接渠工程全貌 生產體系加速完善提升 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時至盛夏,永吉縣萬昌鎮的萬畝高標準水田里一片青蔥,稻苗長勢喜人。這樣的高標準農田已建設3633萬畝,2019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35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5萬畝。14個率先示范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連續三年新建面積超過200萬畝。 突出農業科技創新。2019年良種普及率達到10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8.6%。 突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2019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9%,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率先示范地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 突出農業信息化引領。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范工程,構建了數字吉林延伸農村、打通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的信息通道,為數字農業建設奠定了基礎?!凹忠惶枴毙l星用于農業,直接為農民服務,特別是智慧農業,數字吉林建設全方位推進。 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是先進生產手段和生產技術的有機結合,重點解決農業的發展動力和生產效率問題。四年來,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們要實現農業生產方式與現代科技裝備接軌,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推動重要農業新技術、新標準等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特別是進一步提升全省農機總動力水平,推進我省全程農業機械化,使生產體系更加完善。 經營體系加速創新突破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9年全省家庭農場發展到3.12萬個,同比增長16%;農民合作社發展到8.94萬個,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各類龍頭企業發展到2600個,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530戶(含47戶國家級龍頭企業),效益、規模明顯提高。2019年,全省新型經營主體經營規模達到2455萬畝。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深入組織實施農民培訓“1231”工程。樺甸金牛牧業總經理潘淑紅,2019年參加了省農業農村廳和省外辦組織的赴荷蘭學習。她說,“我回來后,首先要成立協會,整合全區域肉牛養殖戶,統一制定標準,統一產銷。讓我們的肉牛產業實現標準化、專業化,走向現代化?!彼?019年赴日本、韓國、法國、德國和荷蘭培訓的8期135名農民之一。2019年,全省還組織赴北京、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實訓2000人。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099人,完成青年農場主培訓100人,職業經理人培訓100人,冬春培訓農民及技術員114.42萬人,比上年度增加近10萬人。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2019年全省土地流轉面積2828萬畝,占家庭承包面積的44.88%,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連續多年增長都在3個百分點以上。農安縣、九臺區、梨樹縣、東遼縣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超50%,四平市本級、延吉市比重超60%。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是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組織方式、服務模式的有機組合,重點是解決“誰來種地”和經營效益問題。我們必須繼續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農業規模效益;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水平管理人才培育,造就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遼源市龍山區壽山鎮永治村綠色棚室園區櫻桃喜獲豐收 發展動能加速轉換釋放 農村土地確權及“三權分置”改革?;久遛r村集體耕地底數為9389萬畝,實測面積8761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93.3%,頒證率達到95.2%。放活了農村土地權能,通過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進一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有效釋放經營權抵押、擔保、入股等權能。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我省是國家確定的3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省之一。2019年全面完成清產核資任務,全省鄉村組三級共清查確認集體資源性資產1.62億畝,已清查資源性資產1095.58萬公頃。 推進鄉村治理制度改革。建立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組織推進機制。組織全省相關縣、鄉、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和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 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我省是全國唯一一個省級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截至2019年末,全省累計鋪設村級金融服務站1840余個,組建物權機構40余家,推動建立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基礎網點600多個,基礎金融服務行政村覆蓋率約98%;2019年當年共為26.7萬農戶提供風險保險184.7億元,較改革初期的2015年末增加98.06億元。 推進其它領域改革。農墾改革以推進區域墾區集團化改革和農場企業化改造為主線,進一步鞏固擴大農墾改革“兩個三年”任務成果。截至目前,全省已掛牌運營或正在著手組建的農墾現代農業企業達到108家,其中區域農墾集團公司14家,農牧場子公司71家,專業產業公司23家,有效帶動了屬地農墾資源資產整合和產業優化升級。 實踐證明,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實現快速躍升和整體跨越,關鍵在于構建形成了五個有效機制。 構建形成了一整套的規劃統領機制。完善的規劃體系是科學的頂層設計、實施推進的統領,是時間表、路線圖。 2015年全國兩會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編制了《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總體定位是將我省打造成全國糧食主產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綜合實驗區。戰略方向是建設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打造綠色大糧倉、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指導市(州)、率先縣編制本級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規劃,進而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梯次跟進的規劃體系。修訂后的目標是:到2025年,長春市和其它9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及市(州)城市周邊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30年,全省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構建形成了上下聯動的組織領導機制。高位統籌,強化組織領導是保證。 為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省里成立了以省委書記、省長為組長,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重點涉農部門為成員的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領導小組。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后,又將這項工作整體納入其中,更加強化了組織領導力度。市(州)和縣(市、區)也都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制定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橫向分解到44個省直部門,縱向落實到14個重點縣,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組織領導體系和推進機制。 構建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整合投入機制?!氨娙藙潣_大船”,合力方能成大事。 四年來,各級各部門在加大投入的基礎上,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做足整合文章,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和項目,重點向9個市(州)、14個率先縣傾斜和投入,實現政策的集聚效應,一大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產融合、新型經營主體項目、生態循環項目、技術示范推廣等落實到率先縣,呈現出多元投入、多點開花的良好態勢。率先地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加工業項目等投資大幅增長,總額超過全省50%。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每年對14個率先縣市整合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30多億元,建設面積超200萬畝。 構建形成了不斷釋放活力的改革創新機制。改革創新為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持續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做實改革舉措,提高改革效能,激活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內生動力。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實現確權頒證應確盡確、應頒盡頒,放活了經營權。示范推廣長春市九臺區國家試點經驗,探索推進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探索宅基地置換、廢棄宅基地處置等有效方式,不斷盤活農村閑置資產。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提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益和效能。推進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完成集體成員身份確認,穩步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促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墾改革國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基本完成,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通過國家驗收。統籌推進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擴權強縣等農村重點領域改革。 構建形成了全方位的督導考核機制,以強化責任落實。將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納入部門績效、市(州)政府績效、縣域經濟突破考核,初步建立跟蹤問效、動態監管的考核評價體系。委托第三方進行年度跟蹤評估,對標考核指標體系,科學評價發展水平和短板弱項,為各地各部門提供科學指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收官“十三五”、開啟“十四五”的關鍵之年。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統領新時代“三農”工作,牢記囑托、堅守使命、奮力前行,以農業現代化引領鄉村振興,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打牢“三農”基礎。 近年來,全省上下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啟動和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高位統籌、全盤謀劃、創新探索、務實推進,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路上成績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