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省農科院、扶余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永平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多家單位組成的專家團對省級鄉村振興項目抗旱節水技術進行現場測產驗收。 現場會在扶余市永平鄉程家村農戶于洪陽的花生和玉米地里進行。根據抗旱保水技術旱科威的應用情況,在用旱科威的地里隨機取3點,每點2平方米,在對照田中取相同點位和面積的花生。經過脫果,測重,使用旱科威的比未用旱科威的坰增產1000斤。據種植戶于洪陽介紹,這個技術是他參加市里的農業技術培訓班時接觸到的,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采購了一批,花生加玉米一共應用了8坰地左右。從出苗后不久,花生的長勢在前期對比非常明顯,應用旱科威的一直是株高健壯,早花明顯,所以對于增產1000斤他一點也不驚訝。如果按照去年的行情,他這一坰地就能多收3000元左右,投入產出大大超過1:3。 測完花生,大家又一起到了于洪陽家的玉米地,對應用旱科威的玉米進行測產。根據現場測算,脫粒后的玉米應用旱科威每公頃比對照增產2500斤,折算成干糧在2000斤左右,按照1元每斤的價格計算,這一公頃玉米可以增收2000多元,投入產出在1:2以上。“玉米的苗期對比更明顯,最主要的就是應用旱科威的比對照早出蓼3天以上,促進了作物的早熟,是值得老百姓信賴的好技術。”于洪陽說,明年一定繼續使用這項新技術,爭取所有的地都用上。 專家團成員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艾東表示,這項抗旱節水新技術對于我省的農業增產增收效果明顯,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技術支撐,省農技推廣中心將加大支持力度,讓這項好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更多的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