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雙遼市以大力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重點,堅決打通黨在農村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以“三抓三好”為舉措,加大向農村人、財、物投資力度,力保鄉村振興戰略在雙遼蓬勃開展、落地開花。 抓隊伍建設,選好“領頭雁”全面實施“頭雁工程”,研究制定了《雙遼市村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參照干部檔案管理模式,為全市190個行政村黨組織書記建立人事檔案,選育管用鏈條工作機制更加完善。 村“兩委”換屆結束后,村干部平均年齡較上屆降低6.9歲、大專以上學歷增加190人,35周歲以下年輕干部和女干部均達到每村1名以上,實現了年齡學歷“一升一降”,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達到100%,村級后備力量儲備達1344名。舉辦村黨組織書記、村“兩委”干部域內外培訓班2期,累計培訓村干部850余人次,村干部履職能力及領富帶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同時,為進一步增強基層工作力量,選派62名第一書記、114名駐村工作隊員、144名鄉村振興黨建指導員,實現206個村(社區)駐村工作力量全覆蓋,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抓陣地建設,造好“橋頭堡”緊緊抓住基層黨組織線上線下“兩大陣地”,推動線上政治功能、線下服務功能齊發力。依托新時代吉林黨支部標準體系(BTX)建設,指導206個村(社區)黨支部建立網上陣地,將6000余名農村黨員納入管理,不斷提升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水平。 開展服務群眾有求必應、組織群眾一呼百應“雙應行動”300余次,豐富黨員、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使他們緊緊圍繞在黨組織周圍。投入資金28.5萬元,對8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實施改造提升,打造36個“百村示范創建村”、31個“五好一滿意”黨支部,實現組織陣地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覆蓋,不斷增強基層支部政治功能。 抓經濟建設,用好“動力源”為不斷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向上爭取500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用于村集體投資發展產業,全面消除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薄弱村”。為每村撥付19.92萬元財政轉移支付經費,保障村級事務正常運轉。 鼓勵和支持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因地制宜盤活農村各類資產,探索“上級扶持資金+土地入股”、“集體出資+黨員群眾集資+管理服務入股”等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雙遼模式”,為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發展“搭灶支鍋”。目前,每個鄉鎮已至少成立1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示范典型,為“一年示范引領、兩年提質擴面、三年全面推開”打下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