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豫州踐“四力”,古都洛陽看“三農”。 9月的洛陽大地,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作為十三朝古都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洛陽,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煥發新活力、激發新動能、展現新氣象。河洛鄉村正在發生著一個個精彩故事、一處處生動變化,匯聚成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魅力底蘊。 創新洛陽城市規劃思想的起源就在洛陽:歷史上的洛陽,就是一個有想法的城市。 洛陽在鄉村振興的新賽道上,所有的慧心巧思被概括為通俗易懂的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 “151”是什么? 堅守防止返貧“一條底線”,扭住“三清兩建”、鄉賢返鄉創業、鄉村運營、集鎮建設、“三變”改革“五個抓手”,強化黨的領導“一項保障”。 “151”怎么來的? 群眾有需求,基層干部有建議,洛陽市委有決策。目標是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嵩縣閆莊鎮窯灣村村民劉毅想建養殖場養牛,牛犢很貴,買牛犢需要很多錢。 產業怎么興?錢從哪里來?政府引導、擔保下的政策出臺:“活體貸”。 洛陽市各縣(區)政府與金融機構建立了風險補償基金機制,撬動16億元資金投放鄉村產業項目。 洛陽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來源于因地制宜,來自基層群眾和基層干部。通過市委、市政府的周密部署,已在1.5萬平方公里的河洛大地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干勁洛陽鄉村振興,關鍵在干。 劉毅去年拿到700萬元“活體貸”,今年又拿到1000萬元“活體貸”,他投資建設的山厚牧業閆莊項目區購買的2000頭架子牛已經在路上。 牽一發而動全身。 宜陽縣喬莊村城鄉供排水一體化排污管道地下連通后,不用號召、不用催促,甚至不用政府補貼,各家各戶都主動把廁所改成水沖式廁所,院子里的洗手池裝上了,廚房內的洗菜盆裝上了,改廁、改廚全部由被動變為主動。 洛陽市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建設的全部行政村是2808個,目前已建成2130個。 “十月底將全部完成這項工作。”9月3日,洛陽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趙紅藝說。 干在洛陽,全域八區七縣,如火如荼。 汝陽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做“土”做“特”:南菇菌、中薯煙、北種養。“汝陽水果紅薯”“汝陽花菇”聲名鵲起。 偃師區推行村干部薪酬改革,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復興民企。2022年,全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38萬元。 鄉賢返鄉創業,政策扶幫,洛陽出臺了20條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方位、全鏈條支持鄉賢返鄉創業。 兩年來,洛陽市新增返鄉鄉賢8萬人,完成投資331.4億元,帶動就業30.2萬人。 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主陣地,按照“為民、惠民、便民”理念,全面建設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產業服務、文化服務的鄉里中心,是洛陽推進鄉村振興的錨點、重點、亮點。 洛寧縣將便民超市、日間照料、托幼、衛生健康、技能培訓、快遞物流等12項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鄉里中心的核心功能,不僅送戲、送醫、送教進村,還幫就醫、幫咨詢、幫購物、幫打掃、幫跑腿,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公共服務。 新安縣倉頭鎮張村鄉里中心利用勞動力技能培訓與企業合作,開設月嫂、焊接、書法、繪畫等培訓班。 伊川縣呂店鎮溝張村鄉里中心建設了高標準日間照料中心,動員鄉賢把企業總部遷回原籍。 目前,洛陽全市2823個行政村和涉農社區,已建成運營鄉里中心1970個。 新生洛陽不破不立,洛陽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主動求破。 洛陽鄉村振興“破”的具體體現就是“三清兩建”,清資產、清村霸、清矛盾謂之“三清”;建強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強村民自治組織謂之“兩建”。 初秋,宜陽縣韓城鎮秦王村,“秦王大曲”酒廠酒香氤氳。幾年前,酒廠這塊土地長期被部分人無償占有,村干部讓村民干點兒啥,村民開口就是“你們先把那塊地弄回來再說”。 2022年“三清兩建”,侵占多年的土地回到集體懷抱,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外公開招租,吸引鄉賢回鄉建廠,復活“秦王大曲”釀酒工藝,凝聚民心,發展產業,村民拍手稱快。 截至今年6月,洛陽市“三清兩建”共清收集體資金、資產41.97億元,化解矛盾7.48萬起,建成村集體經濟組織1.1萬個,建成自治組織2.9萬個、自樂組織450個、志愿組織950個。 如何讓污水排放一體化、一張圖、一盤棋、一張網? 宜陽縣蓮莊鎮西邊的沙坡頭等村,污水向東,流入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蓮莊村以及南邊的澗河村等,則共用一個處理站;東邊的石村、陳宅村等,不建設污水處理站,而是利用管網直接并入城區污水處理廠。 跨城鄉、跨村鎮、跨部門,城鄉二元分割和部門分治徹底被打破,就連建設也是住房和建設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三家協同。 品質洛陽“主打一個高端”直接概括了洛陽發展民宿的特點。 洛陽市用好山水資源、文化底蘊,圍繞伏牛山片區、沿黃生態廊道片區和隋唐里坊片區,堅持高品質定位、集群化發展、系統化推動,持續提高民宿品質,實現了民宿業從“1.0”到“3.0”的跨越式進階,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民宿遍布村落、高山和河畔,舉目可見山水之美,側耳就是動聽故事。 欒川鄉養子溝村民宿集群目前已運營的高端民宿有20余家,床位有6000余張,“拾光院子”“素野”“彌野生花”是這些高端民宿詩意的名號,原來的季節性避暑接待已變成了四季有客。 洛陽養殖業有地理優勢,更有資源優勢,年產天然飼草22億公斤,秸稈年產量高達280億公斤,足夠100萬頭肉牛食用。 嵩縣立足全省養牛大縣培育縣定位,出臺了《支持養牛產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被概括為“牛十條”。 嵩縣創新推出育肥牛特色保險,當地養牛戶稱之為“牛保險”,開創的農戶托管代養模式叫“托牛所”,在全省首家開通的線上買賣牛叫“牛交所”。 目前,洛陽市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43.2萬頭、126萬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