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農業怎么增效,農民怎么增收呢?必須依靠“品牌農業”讓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培育“綠龍”,打造“綠牌”,收獲“綠金”,正成為吉林省開展品牌建設的探索實踐。 那么,怎樣推進品牌農業建設呢?通過市場化生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最終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品牌農業領域卻是個小省。因此,培育品牌農業,強化品牌農業意識迫在眉睫。 全省各地通過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化導向,發展品牌農業,通過久久為功的努力,效果逐漸顯現。洮南市金塔集團金塔牌辣椒用“金塔”這個金字招牌,讓普通農戶每斤鮮辣椒、干辣椒得以增值。加工成辣椒醬每瓶賣到10元,提取辣椒紅色素、辣椒堿、辣椒精的收益更高。種植辣椒的收益是玉米的3—5倍,是綠豆的2倍多。 近年來,全省每年新認證產品數量都保持在300個以上。到2016年末,全省“三品一標”產品達到1593個。其中,綠色食品628個,有機食品97個,無公害農產品85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5個。“三品一標”面積1036萬畝。今年吉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工作目標是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400個,基地面積達到1150萬畝。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加快“五大發展”特別是綠色發展,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建設,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增加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供給。 吉林省品牌農業建設,力戒品牌空心化,探索獨特的發展之路。從孕婦雞蛋到高端大米,處處都有把一件產品做成品牌的實例。品牌通過市場檢驗,最終被采納和關注,就成長為持久的企業品牌。 全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組織各類業務培訓,提升品牌創建的意識和水平。2016年,省農委深入基層分區舉辦了7個全省“三品一標”知識培訓班,免費培訓人員1000多人。還在全省9市(州)分別舉辦了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平臺應用培訓班,培訓市(州)、縣(市、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三品一標”認證管理機構、“三品一標”獲證企業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人員1000多人。 農業的發展能力怎么保證?必須通過打造“品牌農業”來建設品質農業,最終在市場才能站穩腳跟。 現代農業最主要特征是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品牌增值。“什么是品牌,就是我們常說的牌子,這個牌子很重要,能夠帶來議價,能夠增值,是無形存款,是個信譽存款。品牌農業,首先與市場需求為圓點,以生態安全為基礎,以工業化的經營為理念,以品牌營銷為路徑。”在省農干校培訓課上,授課教師李賀軍這樣解讀品牌。 為扎實推進“三品一標”工作,吉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工作人員深入基層,強化指導,開展貼心服務,從培育基地、園區開始,加快品牌農業建設。目前,全省建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7個。今年,梨樹縣100萬畝玉米、伊通縣70萬畝玉米、公主嶺市30萬畝玉米、前郭縣24萬畝水稻和榆樹市12萬畝水稻等提出基地建設申請意向。此外,敦化綠野商貿有限公司于2016年獲批,成為全國八家“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單位之一。 強化產品質量日常監管,確保品牌的品質保證。2016年,實施綠色食品抽檢,完成國家抽檢產品25個,全部合格。開展綠色食品市場監察,采集樣品2000余份,未發現不規范用標和超范圍用標問題。開展綠色食品企業年度檢查,年檢率100%。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監查,抽檢無公害農產品產品80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20個,產品和產地環境全部合格。 近年來,吉林省每年都參加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以及農產品地理標志展、農博會等大型展會,多次榮獲組委會頒發的最佳組織獎、暢銷產品金獎、優秀商務獎、企業暢銷產品獎、企業金獎等榮譽,成功推介吉林農業品牌。特別是2016年,在吉林省成功舉辦了第十七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進一步樹立了吉林農產品品牌形象,擴大了影響,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譽度,綠博會成果豐碩。吉林省榮獲“最佳組織獎”,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作為承辦單位榮獲“特殊貢獻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