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魚嘍!”老漁把頭一聲洪亮的吆喝猶如出征的號角,在蒼茫的冰面浩蕩傳開。 沉睡的雪野蘇醒了,寂靜的冰湖沸騰了——備下九九禮、吟誦祭湖辭、暢飲壯行酒、跳起薩滿舞,神秘的祭湖醒網儀式拉開了松原查干湖冬捕的大幕。一架架整裝待發的冰爬犁、一尾尾活蹦亂跳的胖頭魚、一聲聲雄渾激昂的出征號子、一個個身穿羊皮襖、頭戴狗皮帽的漁把頭,再加上一掛掛綿延千米滿載著希望與收獲的漁獵大網,大手筆勾勒出一派壯觀豪邁且極富關東情調的世界奇觀。 魚騰冰湖傳承千年,千年漁獵沸騰了這一泓圣水。 從“養在深閨無人識”到“一魚難求、一魚千金”,松原圍繞“查干湖冬捕”巧彈琵琶、大做文章,不斷豐富整合獨具松原特色的冬季旅游活動內容,全面打造“冰湖騰魚”旅游品牌。查干湖冬捕破繭成蝶,實現了從“活動”到“品牌”的完美蛻變,完成了從“簡單儀式”到“精品項目”的華麗轉身,把松原季節的“寒冬”變成了經濟發展的“暖春”。 冰雪為媒:“冷資源”做成“熱產業” 從2008年到2016年,查干湖冬捕節頭魚成交價格由11099元飆升至85萬元。頭魚價格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標志著“查干湖冬捕”實現了從名不見經傳到聞名遐邇、從零散經營到整合運作的華麗轉身。作為北方獨有的氣候資源,“冰雪”被重新認識并有效、高效利用,逐步成為松原資源配置和結構調整的新優勢。 如何尋找“冰雪圣湖”的“經濟沸點”?如何把冬捕品牌做大做強、做出特色?近年來,松原以“查干湖冬捕”為依托,圍繞“冬捕經濟”想辦法、做文章、搶時機、抓商機,積極構建冰雪旅游精品品牌體系,推動冰雪經濟轉型升級,冬捕實現“老樹開新花”,“冷資源”變成了“熱產業”。 在特色上做文章。冰雪在東北尋常見,只有做出特色才是贏家。為此,松原抓住冬捕特色、民族特色,以查干湖冰雪漁獵文化旅游節為核心賣點,以“冰湖騰魚”品牌形象為引領,從品牌打造、產品體系、資源合作、營銷策略進行全新包裝和升級,全力推進冰雪游、生態游、觀光游有機結合,堅持旅游、文化、時尚相結合,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整合推出具有松原特色的冰雪旅游產品體系。 在創新上做文章。做強“傳統”,做精“時尚”。在傳統的“觀祭湖儀式、品全魚大餐”基礎上,松原每年都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旅客推出一系列全新項目,以達到“吸粉”、聚人氣的目的。針對愛玩的游客,推出冰雪賽車、雪地漂移、馬拉爬犁、雪地風箏等項目;針對愛美食的游客,推出奢華的全魚宴、全羊宴,淳樸的農家宴、生態宴,特色的蒙餐、滿餐等。今年冬捕,在傳統的觀冰、賞雪的基礎上,松原還將增設外國使節走進查干湖、特色農產品推介會、冰雪馬拉松等系列項目。 在服務上做文章。開展電商平臺推廣,線上線下宣傳。上網、觸電……古老的查干湖冬捕開始了全新嘗試,通過引進京東、順風等知名電商平臺,查干湖的胖頭魚和松原各種土特產通過網絡賣到了大江南北;通過組織冬捕新聞發布會、旅游推介會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冬捕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介入,實現了古老與時尚的碰撞,完成了傳統與現代的對接,古老的冬捕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冰天雪地換來了“金山銀山”。 生態為基:“白色圣湖”煥發綠色生機 “那是先祖滴垂在漠北的一滴淚,那是蒼天遺落于草原的一胎墨,千百年日月的滋養、千百年歲月的洗禮,方留下這‘神韻醉天下’的一抹驚艷——春來,原野染綠,岸芷汀蘭;夏至,林幽草茂,云水縹渺;秋來,水天一色,果香魚肥;冬至,‘祭湖醒網’為北國風光憑添了幾分遠古的神秘,‘冬捕奇觀’打破了千里冰封的深深寂寞……”這一番詩意的描述,正是對查干湖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千百年來,松原人奉行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古老傳承,同樣是對生態保護 最完美的詮釋、最質樸的解讀。 劃定生態“紅線”,扎緊生態保護的“藩籬”。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經濟快速增長,松原在空間格局優化、資源能源節約等方面遇到了新挑戰。松原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全面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和“綠色產業城市”的全新規劃,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良性互動,逐步把松原建設成為生態良好、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幸福城市,走出了一條具有松原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好生態帶來好水質。查干湖的魚肉質鮮美,在被問到原因時,老漁把頭用一句話,道破了天機:“查干湖的魚,是在礦泉水里長大的!”的確,好水質才能帶來天下聞名的好魚。追根溯源,生態環境的改變,將這一泓碧水滋養得更加潔凈更加清澈。圣湖一碧千里,濕地水草豐美葳蕤,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在查干湖形成了一條健康的生物鏈、一個環保的生態圈、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環境的改變,成就了查干湖濕地的自然與原始,更為冬捕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根基。 好生態帶來好收成。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否帶動經濟發展?生態優勢能否真正轉換成經濟優勢?在查干湖,這些問題都有了現實的答案:生態環境好讓水質變好,漁業資源得以恢復,湖水、濕地、冰雪等自然資源,變成了“綠色銀行”,帶動旅游業愈加火爆。春看花,夏賞荷,秋觀鳥,冬獵魚……查干湖,從千百年前遼金帝王巡幸游樂的漁獵之地,變成了尋常百姓尋古探幽的旅游圣地,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都變成了金山銀山。目前,查干湖進入了可持續發展時期。每年投放魚苗100萬斤,自然生長遠超200萬斤,夏冬兩季只捕500萬斤,而這正是查干湖魚越打越多、越打越大的生態秘訣。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生態讓白色圣湖煥發出綠色生機,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文化為魂:“冬捕經濟”彰顯文化內涵 悠揚悅耳的馬頭琴韻、神秘粗獷的薩滿舞步、雍容華貴的“滿族格格”、落落大方的“蒙古安代”、鏗鏘的八角鼓、凝重的長法號……一系列獨具松原特色的文化形式在冬捕儀式上的精彩亮相和震撼展示,平添了幾分神秘、幾分莊重。 冰雪旅游在東北并不稀奇,發展“冬捕經濟”關鍵是如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勤勞智慧的松原人以文化為魂,開創了冬季冰上捕魚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兩項“中國之最”和單網產量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打造了一張“經濟+文化”的冰雪名片。 祭湖醒網、千年漁獵,已經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活動,更是一次文化展示、傳承和弘揚。 如果把經濟比喻為城市的筋骨,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血脈與靈魂。近年來,文化已經由昔日的“幕后英雄”躍身為引領經濟跨越、促進城市發展的“主角”,文化與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正在迸發出不可替代的創造力。 千年漁獵,一泓碧水。從一個勉強維持百十號人生計的小漁場發展成國家AAAA級旅游度假區,查干湖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例證——文化與經濟的和諧共生,不僅喚醒了一湖圣水,更帶富了一方百姓、拉動了一方經濟。水還是那水,魚還是那魚,但是,在特色文化的引領下,就有了“靠水吃水”的漁民賺得缽滿盆盈、年年有余的喜悅,有了查干湖胖頭魚千金難求的一幕,有了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查干湖冬捕”。“唱文化大戲、做經濟文章”,這一舉動不僅讓松原千百年來寶貴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更為松原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無限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