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足了桔稈的精華,從山村的灶膛里走出,擋不住天空的誘惑,從故鄉的泥土,開始丈量天空的高度……”這是幾年前,我發表在報刊上一首描寫炊煙的詩。 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每到棲霞滿天,山鄉家家的屋頂上便升起了炊煙,一縷一縷灰白的炊煙在風里飄展。伴著牧童悠揚的短笛,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村寫意畫卷。炊煙像一顆在黃昏生長的樹,越長越茂,生長在村莊的上空,生長在一群鳥雀之上,生長在我童年的夢里。 炊煙從房脊上冉冉升起,像給山村蒙上了一層蟬羽似的輕紗。裊裊的炊煙,或彎曲而上,或筆直而上,親吻藍天上的云朵。炊煙隨風兒散去,但他的魂魄與根,卻永遠扎根在故鄉那個飄雪的冬天。屋頂上橫臥長空的雪白而輕柔的炊煙,是故鄉冬天最美麗的壯觀。在故鄉廣闊的天空中,在故鄉蒼茫的大地上,在故鄉濃濃淡淡的云縫間,你婀娜多姿,飄飄灑灑的身影,是那樣的纏綿,是那樣悱惻,難道你是對故鄉的眷戀么?對故鄉的深情久久不變。走出故鄉多年,可炊煙裊裊,卻永遠環繞在心頭。 從村莊漂泊出去的炊煙,遠遠地聽見母親的呼喚。炊煙升騰的村莊,我看見父親牽牛走過的身影。縷縷飄展的炊煙,嘩嘩流淌的小河,西去的夕陽,牧童的短笛,是我永遠看不夠的風景。我像從村莊漂泊出去的炊煙,雖然人在他鄉,心在故鄉。 炊煙!無論你走多遠,你永遠是母親的牽掛。炊煙!無論你升的多高,你永遠是父親的惦念。你的根屬于生你養你的村莊。那里放飛你的理想,那里有你放飛的夢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