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青草綠,櫻花醉人眼。在母親節到來之際,請大家跟隨我去了解一位家住集安市黎明街園東委一組、58歲的趙虹女士。人如紅梅香在骨,品如皓月玉無瑕,讓我們走近只有初中文化的她…… 趙虹曾是集安市電線廠后勤工人,2004年下崗。她打過工,開過燒烤店,曾是集安市當地藝術團演員,也擔任過藝術團團長。她喜歡唱歌,主持,吹葫蘆絲,會開車。趙虹用勤奮和刻苦,智慧與才情寫就了人生春華秋實的彩卷。以陽光、摯誠、淳樸、向上的人格魅力,演繹了一位東方女性生命的美麗與傳奇。 讓時光回到2000年4月份。趙虹在看望生病的老父親時,路上救人出了車禍。腦骨被撞裂,腰椎骨折,在通化206醫院住了50多天。出院時雙耳基本沒有聽力,常犯頭疼病。為了治病,該借的親戚朋友都借到了。2004年秋天,趙虹來到北京301醫院、宣武醫院腦神經內科進一步治療,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在北京看病期間,趙虹萌生了打工的念頭。于是,她來到了北京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找到了主管招聘人員,說明來意。趙虹說:“我想應聘教學后勤服務員工作,讓我先干一周。如不行,我一分錢不要就走人。” 七天試用后被錄用,趙虹的工作是在學院開學前收拾宿舍衛生。她的勤勞付出,贏得了主管人員的好評。緊接著,學院后勤服務科缺主管,她又應聘學院后勤服務科主管,順利通過,和學院簽了五年合同。 新的起點,新的生活。趙虹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很晚才能入睡。工作有計劃,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有一次,學院廁所棚蓋塌了,趙虹發現后,立即聯系學院維修科人員及時修理,消除了安全隱患。這件事,讓院方對趙虹的工作能力更加肯定。趙虹很少逛街,一心撲到工作上,自己所主管的工作井井有條,跟勤工儉學的學生和服務員相處融洽,每個教室和宿舍的衛生情況她都了如指掌。 學校有個電影院,每周六周日放電影,趙虹負責賣票,一晚能掙二十元,業余時間撿廢品賣錢。趙虹每月1300元錢的工資要供自己的獨生子上大學。一次,她和勤工儉學的同學一起勞動中,看見一個又黑又小又瘦的男同學,經常出汗,渾身沒有力氣,趙虹了解情況后得知,這位男同學姓袁,來自貴州一個單親特困家庭,家里有妹妹和雙目失明的奶奶。他在學校吃不飽,想輟學回家……得知這一情況后,同情心涌上心頭。趙虹對這位男孩說:“你有困難,趙姨幫你,千萬要念書,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男孩一邊流淚,一邊點頭。從那以后,趙虹每次吃飯時都給小袁留一半,還開會號召服務員每月少花幾塊錢,幫幫他。在大家的幫助下,小袁順利完成了學業。 2007年7月1日,趙虹被評為“2006年度涿洲校區后勤服務工作先進個人”。在北京打工的整整五年里,她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學會了管理,學會了電腦,2007年考下了駕照。2008年末,合同期滿,趙虹謝絕學院和她續簽合同及挽留,結束了北京的打工生涯,返回集安。 2009年至今,趙虹和愛人劉建國在集安市開了一個飯店,她用良心和誠信經營。每天早起買菜,有上年紀的農村老人來飯店推銷菜,她寧可多花錢也要把菜留下來。 2020年2月,趙虹因疫情特殊時期呆在家里,愛唱歌的她網上買了博林老師的聲樂課程和彈琴課,認真學習唱歌發聲。現在她的歌唱水平已接近專業水準。另外,她通過努力學習能拍快手段子,把自己的快樂生活拍成視頻發到快手里。有時和好姐妹出去郊游,拍照,唱歌。開車去野外挖野菜,然后把野菜洗干凈,剁成餡,包餃子,自產自銷。 前幾天,集安下雨,晚上九點多鐘,趙虹忙完飯店的事,回家的路上,趙虹走到集安市醫院小轉盤路口時,看見一個男士趴在水坑里被雨淋,滿嘴的酒味兒。趙虹蹲下身子勉強聽清他是后邊樓區302室。趙虹挨家敲門問,晚上十點多鐘,終于找到了該男子的妻子。 樂觀向上有愛心,滄海桑田度歲月。歷經人生洗禮,趙虹活得越發通透。這種通透,源于她的善良和勤勞,源于她的堅守和對生活的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