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通榆縣烏蘭花鎮林水村,你一定會驚呼“好干凈整潔的村子”。誰又能想到,兩年前,這里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雖幅員面積3576公頃,卻連年干旱,入不敷出。 “是老霍和郵儲銀行的扶貧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村民劉輝的話,代表了林水村468戶農民的心聲。 村民口中的“老霍”,就是通榆縣郵儲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從2018年10月份開始在林水村坐鎮扶貧,時間不長,卻用自己的真情和辛勞換取了全村人的信任。 霍林今年53歲,按理說已經是快退休的年紀,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接到了行里委派的任務,“你有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非常適合這項任務。” 年紀大了身體能吃得消嗎?駐村就意味著要與家里人兩地?我不去誰又能擔任呢?年輕人怎么能吃得了這種辛苦?經過一夜的思考,霍林毅然決然地接受了這項任務,“我去!”
街上堆滿垃圾、水井挨著廁所和豬圈、圍墻破爛不堪,回憶起第一次來林水村時目睹的場景。村子的窘迫令人觸目驚心,霍林急得直上火,“脫貧,一刻也不能等了!” 想脫貧,必須得先摸清村里的情況。然而村民們不信任,是扶貧隊首先要跨過的一座“大山”。“村民一開始見了我們躲著走,還有人不愿意讓我們進門。”回憶起入戶走訪發生的怪事,霍林苦笑著說:“想去他們家里幫忙打掃衛生或者幫助他們把柴火堆擺好,減少火災隱患,總是能聽見質疑的聲音。” “擺整齊了又能怎么樣呢,最后不還是拿來燒火嗎?”村民們不理解,霍林與扶貧隊也不多解釋,總是親力親為,遇見有周轉不開,經濟困難的家庭第一時間上報材料,聯系郵儲銀行通榆縣支行,幫助解決資金困難。 扒炕、砌墻、收拾屋子、整理院落……村里的大事小情總能看到霍林的身影,慢慢地他走進了當地老百姓的心里,現在大伙都喜歡叫他“霍大夫”、“霍瓦匠”。霍林說我還是喜歡大家叫我老霍。
“我的駐村扶貧“秘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心。”村里70多歲的獨居老人李桂珍最能感受到霍林的用心、愛心,“之前家里的火炕不好燒,往往都是一屋子煙,是霍林帶領著扶貧隊和村民們幫助我重新搭建了一鋪炕,還怕我一個人在家里悶,自掏腰包給我買了電視,真的是太感謝了。” 村民劉輝說起霍林也是滿滿的感激,“就在今年5月,家中羊棚漏電起火,火勢非常大,媳婦當即心臟病發作,嚇得暈了過去。霍林大哥和村上的第一書記知道消息后,立刻來到我家,冷靜地組織村民救人救火,我當時已經懵了,還好霍林大哥有救火的經驗,還熟知心臟病人的急救辦法,如果沒有他在場,我無法想象之后的事情。” 火災對本就不富裕的劉輝家里來說打擊很大,損失了4頭大羊,以及一臺農用拖拉機。第二天一早,霍林將情況匯報給郵儲銀行支行長王莉,在扶貧隊的幫助下重建了圈舍,第三天就為劉輝申請了小額免息貸款。“這筆錢就是今年備春耕的救命錢,等到秋收了,羊賣了,我一定能準時還上。”劉輝說。 2019年是通榆縣脫貧摘帽年,扶貧工作任務相當重,而林水村又是通榆縣深度貧困村,霍林與郵儲銀行扶貧隊一刻不敢懈怠,正在開展兩個百日攻堅戰。“未來已經看見了希望,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霍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