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工作部署,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吉林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了《吉林省古樹名木保護行動方案(2025—2030年)》。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經濟、科研價值。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對于傳承歷史文化、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道白河鎮美人松古樹群 《吉林省古樹名木保護行動方案(2025—2030年)》的總體目標是:以保護古樹名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屬地管理、依法管護、科學管護、全面保護的原則,著力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制度建設、能力提升、責任落實和宣傳引導,發掘利用古樹名木生態、經濟、文化價值,進一步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吉林建設。力爭到2026年底,全省古樹名木建檔率達到100%,掛牌率達到100%,管護責任落實率達到100%。 到2030年,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保護管理能力持續增強,技術支撐和管護隊伍更加匹配;保護理念更加科學,全民參與氛圍更加濃厚;保護設施基本完善,保護基礎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重點古樹群和所有瀕危病弱古樹得到有效保護,建成古樹(群)公園15個。 八家子林業有限公司的東北紅豆杉 吉林省古樹名木保護的保障措施是:全省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導,林草、園林綠化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別牽頭負責的古樹名木保護協調工作機制。各級宣傳、公安、農業農村、文旅、自然資源、交通、水利、教育、財政等部門,要根據任務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配合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將古樹名木保護與文旅發展、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納入各級林長考核內容。堅持部門聯動,加大聯合執法力度,持續開展打擊整治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在加大各級財政投資力度的同時,積極拓寬資金投入渠道,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認捐、認養等多種形式參與古樹名木保護。 給古樹名木做健康體檢 吉林省古樹名木保護的主要任務有以下五項: 實施掛牌保護工程。定期開展普查,全面精準掌握古樹名木資源狀況,建立“一樹一檔”古樹名木數據庫。對全省古樹名木開展編碼掛牌保護,對人員活動多或處于居民院落中的古樹名木,設置禁止破壞古樹名木行為的警示標牌。對具有重要科研價值或有歷史、文化記載的古樹名木設置科普宣傳牌。 實施搶救復壯工程。對全省古樹名木生長狀況、立地環境等進行全面體檢,針對瀕危、衰弱古樹名木,按照“識別一批、保護一批、救治一批”的原則,編制“一樹一策”搶救復壯實施方案,通過精準實施地上環境綜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樹洞防腐修補、樹體支撐加固等搶救措施進行辨證施治。根據對古樹名木的生長風險預判,落實生態保護圍欄、避雷裝置、加固護坡、支撐架等預防措施。 實施古樹群保護工程。加強對古樹群的健康監測、 日常管護工作。利用智慧化森林管護系統, 促進人防技防相結合,提高管護效率和應急處置能力,形成衛星監控、無人機巡航、管護人員巡山相配套的天空地一體化管護體系。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促進為輔,采取封禁、保育措施,改善古樹群落林分結構,維護古樹群落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 實施創新融合工程。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將古樹名木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建設集生態、 景觀、科研、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古樹(群)公園。深入挖掘古樹名木的歷史文化內涵,打造“一樹一品”的古樹名片。 將古樹名木與紅色教育基地、康養體驗基地串連成線,宣傳推薦打卡線路、開展研學教育及康養體驗等活動。全方位、多角度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增強公眾的古樹名木保護意識。 實施后備資源培育工程。將樹齡 80年以上的珍貴樹種、稀有植物,以及樹形奇特、具有一定科學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大樹,作為古樹名木后備資源,加強培育管護,確保健康生長。充分利用天然林保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等政策,培育大徑材和珍貴樹種,逐步形成古樹后備資源。收集省內優質古樹名木種子,加強優良種質資源選種、育種能力建設,建立優良種質資源庫,促進古樹名木的可持續發展和種質資源的有效傳承。(攝影:王萬峰) 初審:張立蘊 復審:石 巍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