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農廣校
本報訊 張坤 記者 吳連祥 報道 通化縣農廣校以需求為導向,周密制定培訓計劃,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加強對高素質農民的培訓與指導,使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脫穎而出。
近年來,通化縣農廣校(農民科技教育中心)緊密結合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實際,科學合理制定培訓計劃。根據農時特點和生產需求,推行培訓與農時農事相結合的“分階段、重實訓、參與式”的培訓模式。采取理論教學、現場示范、考察交流、跟蹤服務等靈活高效形式,不斷提高培訓效果。
培訓聘請省、市、縣知名教師為學員授課,每期培訓開始后,學校第一時間將線上學習內容發送給學員,督促學員利用農閑時間盡快完成。
加強實訓互動。學校將省內外大型實訓基地作為第一選擇對象,帶領學員學習先進管理理念,考察熱門經濟作物。同時,積極探索培訓新形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實踐性,為學員之間搭橋引線,鼓勵學員相互參觀各自的產業,相互學習。在線下學習中,加入了討論課時,搭建學員互動平臺,學員通過討論,進一步加深學習印象,解答各自存在的問題,更促進了學員之間產業互動、項目互動。
線上線下相結合。每年春耕前,組織教師與農民座談,詳細解答農民學員在生產和培訓中遇到的問題。組織教師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現場指導,對春耕生產提出合理化建議,提醒農戶做足“功課”。主動聯絡對接家庭農場主、合作社負責人、農業產業帶頭人,種植大戶等,在“吉農云”和“快手”APP上參加線上直播培訓,課程涵蓋糧食作物、特色產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門類。截至目前,全縣已有2名學員成為合作社帶頭人,4名學員成立了家庭農場,4名學員創辦了涉農企業。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