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區推動“松花石+”文化產業發展側記
洪銘潞 朱傳娟 王浩宇 本報記者 郭小宇
惟其精美,愈顯珍貴。白山市江源松花石博物館內,一件件精美的松花石硯映入眼簾,一張張笑臉傳遞著“中國松花硯之都”的魅力;
以刀為筆,以石為紙。遍布江源大地的“石匠”,以精湛的技藝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品,傳承著“中國松花石之鄉”的文化底蘊;
點石成金,助力賦能。一家家從事松花石文創的企業,競相融入品牌塑造工程,步入文化IP新高地,持續提升“松花石+”的發展空間,彰顯著這座松花石小城的振興活力……
近年來,江源區依托得天獨厚的松花石資源和先天發展優勢,緊緊把握國家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政策機遇,致力于打造以松花石奇石、松花硯和松花石系列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主的“長白山奇石及松花石產品集散地”“松花石產品加工基地”和“北方石城”。江源區以松花石文化產業為筆,奮力書寫文化事業全面振興嶄新答卷。
探尋石城“根脈”
有學者云:“一方松花硯,半部大清史。” 松花硯因清康熙皇帝而聞名遐邇,享有“硯中官窯”“大清國寶”的美譽。江源作為松花石的主產地,礦藏資源十分豐富,經過“石匠”一番雕琢的松花石硯,以其“壽古而質潤、色綠而聲清”的特質,博得歷代文人墨客的贊譽和鐘愛。
厚重的歷史文化賦予了江源這座“石城”獨特的文化力量。多年來,江源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積極推進松花石文化產業發展:制定《江源區松花石資源保護管理辦法》,確保松花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引導扶持民間個體奇石經營業戶做大做強,形成全民參與松花石產業發展的良好格局;先后獲得“中國松花石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松花硯之都”稱號,提升了江源松花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松花石文化永續發展,既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
做精文化交流,通過長白山奇石博覽會和松花石文化節,以及松花石北京精品展、松花石進上海世博會、東北亞博覽會松花石精品展等系列活動擴大產業影響……
聚焦文創產品,研創八大類、300余款松花石系列產品,多款產品在國內外大型活動評比中榮獲各類獎項,“九龍硯臺”等被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要,“長白山神韻”被全國政協禮堂收藏……
推進文化產業提檔升級,打造松花石產品IP,創建“故鄉的云”“耄耋之禮”“南北非遺”“松花問盞”等有溫度有深度的系列品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佟佳江畔,江風文韻相融,貫通古今,盡顯石硯乾坤。
做好“松花石+”文章
凝思間古往今來輪轉,松花石硯風采依然。
松花石將江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文化相連,更將經濟發展與人文精神交相輝映,塑造了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獨特氣質。
隨著松花石文化產業的不斷強化和持續發力,江源區“松花石+”這篇大文章煥發出新的活力。
——松花石+產業園區。依托域內豐富的資源優勢,積極拓寬開發利用領域,圍繞松花石開采、加工、銷售及配套等各個環節,積極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引導域內商戶入園發展,著力打造集創意設計、精品加工、文化鑒賞、質量檢測、會展拍賣和線上線下交易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條,推動松花石產業實現規模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打造東北乃至全國最大的松花石產品集散地。
——松花石+文化創意。立足松花石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堅持市場化導向,進一步拓寬領域、拓展思維,有效豐富產品類別,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滿足不同層次群體消費需求。大力扶持生產經營業戶提升工藝技術、擴大生產規模,鼓勵生產經營業戶不斷提高新產品研發能力,努力開發松花石資源更多潛在的經濟價值。
——松花石+特色旅游。積極推動松花石等文化產業與白山旅游資源有效嫁接,通過游、樂、購以及研學、科普等方式,讓非遺文化與旅游業態加速碰撞,打造以松花石為主導的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新模式,真正實現文旅融合發展。
目前,江源區域內從事松花石生產經營企業和商戶近200家,具有一定規模企業33家,配套企業16戶,松花奇石、松花硯、松花石工藝品等松花石產品的年生產能力突破80萬余件,在帶動就業和增加稅收上發揮了越來越強大的促進作用。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