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張志勇 記者 徐文君 報道 眼下,汪清縣黑木耳進入采摘期,農戶忙著采收晾曬新鮮的木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雞冠鄉大北溝村吉冠黑木耳專業農場擺栽基地內,一根根菌棒排列得整整齊齊,菌棒上的黑木耳紛紛從菌棒表面的小孔中探出頭來,在陽光的照耀下,色如墨玉、通體透亮,格外喜人。農戶穿梭在菌棒之間,熟練地采摘、裝桶、搬運、晾曬,一片繁忙熱鬧的豐收景象。
“最近木耳進入采摘期,每天有百余名工人在農場采收木耳,本周的產量預計在4萬斤左右。”農場負責人林巖介紹,該農場共有菌包廠4座、定值車間3座、擺放基地4處,年產菌包近2500萬袋。在該農場的帶動下,雞冠鄉形成了完整的黑木耳產業鏈,帶動本村及全鄉脫貧戶439戶664人增收致富,實現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
近年來,汪清縣因地制宜,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黑木耳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增強,產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成果逐漸顯現。黑木耳栽培總量穩定在6.5億袋,產量3.5萬噸,產值34億元。全縣已有6個黑木耳專業鎮、121個種植村,其中百萬袋以上種植村65個,60%以上的村以黑木耳為主導產業;累計建成標準化菌包廠、車間70個,種植黑木耳人數達1.4萬人,共有3萬余人從事木耳相關產業,占全縣有勞動能力農業人口一半以上。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