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系列解讀之二
本報記者 張雅靜
多年來,我省的糧食生產實現跨越式增長,全省糧食總產量從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超過800億斤。特別是2023年達到了837.3億斤,是我省有史以來最高產量水平,占全國總產量的6%。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農業保險發揮的兜底保障作用。
“國家正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吉林省將承擔全國1/5的任務,目標是,2024年糧食總產量實現880億斤,讓每個中國人的飯碗里裝進更多的‘吉糧’,這是國家賦予我省的重要使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鐘東介紹。
目前,我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已發展到17.5萬家,其中,農民合作社7.8萬家、家庭農場9.7萬家。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從事規模化經營,在農作物增產、降耗、節本增收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但是各類主體在土地流轉、生產經營等方面投入較大,比普通農戶承擔的風險也更大;另一方面,近年來我省極端自然災害頻發、多發,農業生產易受大面積自然災害影響,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來說,增加了種植風險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收入的穩定性。
“為此,今年我省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政策實施范圍,十分及時,是在更廣和更深的層面,為廣大農戶和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災害減損兜底保障。”鐘東說。
據他介紹,我省的農業保險已有17年的發展歷史,具有“起步早、發力準、成效實”等優勢。特別從2020年開始,我省的農業保險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至2023年,農業保險的保費規模已增至51億元,風險保障水平已增至1709億元。農業保險在推進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日益顯現,也對穩定糧食生產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完全成本保險這個險種,保的是總成本、全成本,相當于把保障范圍覆蓋到更廣闊的農業生產環節中。
“舉個例子,2023年,榆樹市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在汛期內因洪澇災害,有2092畝的玉米受損較為嚴重,保險公司為他們支付了141.25萬元的賠款。這筆賠款,就是對這個合作社實打實的經濟補償,讓他們盡快恢復了農業再生產,給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鐘東表示,“我們建議,廣大農戶,特別是從事規模經營的農民,很有必要把農業保險作為自己管理糧食生產風險的工具,積極投保,也希望保險機構加強保險服務,規范業務操作,用方便、專業、貼心、高效的理念,幫助農戶減少災害損失,讓端穩吉林飯碗、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更足。”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