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獸醫專家 吳迪
目前我省氣溫明顯下降,晝夜溫差加大,養殖工作需注意以下事項。
放牧牛羊管理要點:一是白露后的清晨草地上草葉上會結有露滴,有時還會結清霜,放牧的牛羊采食后,會發生消化不良及腹痛,所以,放牧牛羊應隨天氣和溫度變化而改變放牧時間,出牧時間應在八點半以后,收牧時間可適當延后至晚六點半。二是盡可能不在有積水的草地上放牧,如不可能躲開,出牧前要給牛羊飲足水,盡可能減少草地上的積水,以減少消化道寄生蟲病的發生。三是不在收獲過的玉米、高粱地里放牧,以避免吃到含有氫氰酸的二茬苗引起中毒。四是在地瓜地、土豆地、玉米地、甜菜地里遛茬時一定經常觀察牛羊狀態,如食入地瓜、地瓜藤、玉米棒等造成食管堵塞時,盡可能將其堵塞物取出,如現場辦不到,要立即送往獸醫院,避免因時間過長造成脫水、心衰而死亡。
圈舍飼養的豬、雞管理要點:白露后早晚溫差很大,夜間如不及時關閉圈舍門窗,飼養的豬、雞會因舍溫過低或濕度大引起豬地方性喘氣病、雞的慢呼,也可能誘發豬風濕癥、皮疹,所以每天關注天氣預報,夜間溫度低于10度時,應及時關閉門窗和通風口,待次日日出時再及時打開。
如果發現雞有呼嚕、甩鼻、啦喉現象,立即將其隔離治療,全舍用季銨鹽類(百毒殺等)消毒劑帶雞消毒。清晨發現豬舍中有干咳、喘的豬應隔離治療,全圈舍進行消毒。
飼料與日糧:白露后氣溫降低,便于飼料的儲存,但對已放置七天以上的飼料或原料應進行檢查,如有發霉、長蟲的,盡可能淘汰。如變質輕微,經處理后可以飼喂的飼料,可少量地添加到日糧中,但不可飼喂孕畜和幼畜,避免中毒或發病。
氣溫漸降,家畜、家禽機體需要的能量增加,所以需調整日糧能量比例,特別是孕畜、哺乳母畜和育肥家畜,否則影響生長和胎兒發育。
注意防病治病:秋季至初冬這段時間是動物易發病期,如禽流感、新城疫、慢性呼吸道感染、禽傷寒、大腸桿菌病等,豬易感地方性喘氣病、風濕癥、豬瘟等。在加強治病的同時,更重要的免疫預防,近期應按已定的免疫程序給雞、 豬注射以上疫苗。
放牧牛羊應進行一次驅蟲,按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口服阿苯達唑,驅除消化道線蟲、吸蟲和絳蟲。除孕畜外,可按每公斤體重0.2毫克皮下注射伊維菌素驅除呼吸道絲蟲和體外寄生蟲。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