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哲鶴,朝鮮族,吉林省汪清縣人,中國北方水稻栽培專家、研究員。1958年,許哲鶴畢業于延邊農學院。同年九月,到通化市農科院參加工作,開始從事水稻栽培技術研究。 許哲鶴1966年開始旱床育苗研究。1975年以來先后發表“水稻抗冷性能研究報告”“水稻豐歉鑒定及分析”“水稻冷害診斷技術的研究”“低溫年水稻栽培技術”等十幾篇論文,首次提出“水稻三早栽培研究報告”。1975年,省政府把“水稻三早栽培”正式列入攻關課題。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三早超稀植”技術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被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同年,“三早超稀植”技術獲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1983年,“水稻三早栽培法”已形成體系,旱育超稀植技術成為北方寒冷稻作區主要應用栽培體系。1984年,吉林省政府授予他“中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1991年獲省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1992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國家列為“八五”期間重點推廣科研項目,在全國推廣。1993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信息來源:通化市農科院網站) 2019年10月,梅河口市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皇糧御米之鄉”。獲得這項殊榮,對于提高梅河口市知名度,進一步打造梅河大米這一“白金名片”,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就如何發揮“中國皇糧御米之鄉”優勢,發展梅河口市大米產業,增強梅河大米品牌效應,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等問題,我們采訪了中國北方水稻栽培專家,我國水稻旱育苗技術研究創始人許哲鶴。 種稻歷史悠久,梅河口地域優勢不可復制 眼前的許哲鶴雖年過八旬,卻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詼諧幽默,強烈的事業心令人肅然起敬。提起梅河口市種植水稻的優勢,老人家如數家珍。 “梅河口市等東南部地區,一定要充分挖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大力發展優質稻谷,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增加效益。”許哲鶴介紹說,吉林省地處東北腹地,高緯度地區,水稻生產歷史悠久,水稻生育期內,日照時間達13至16小時,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長和干物質積累,是北方優質稻谷的主要生產地區,實踐也證明,我們吉林省生產的稻谷米質,整體上好于國內其它省份。 許老指出,我省東部通化、吉林、延邊地區,具備的自然條件最適合優質米的生產。水稻抽穗灌漿期日平均氣溫23攝氏度,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水稻的稻穗才能形成直鏈淀粉含量比例最低的優質米,而吉林省東部三區水稻抽穗灌漿期日平均氣溫,恰好就是23攝氏度。從水土條件來看,水田土壤和灌溉水的酸堿度是6.5,在這樣的水土條件下才能種植出蛋白質含量理想的優質米,而梅河口市水土酸堿度值恰好就是6.5。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相比我國其它水稻種植區,具有不可替代的種植優勢,是決定梅河大米品質高于其它地區大米品質的天然優勢和保障。 許哲鶴主動為梅河口市大米品牌建設獻計出力。圖為講授優質米種植技術 許老建議,梅河口市天藍木秀,土質優良,水資源豐富,沒有工業污染,農民種植水稻經驗比較豐富,全域都可以發展優質品種水稻生產。 良田孕育精華,梅河大米享譽東瀛 天賜良田孕育出的大米,匯春之靈氣、聚秋之精華、循自然之法,每一粒米都純真天然。作為科班出身的水稻栽培專家,許哲鶴對梅河口市自然環境、種植優勢、稻米質量和在國外的知名度都了如指掌。 許哲鶴認為,從全球來看,世界優質水稻種植區域在北緯40°到45°之間,而梅河口市,地處北緯42°08′至43°02′,東經125°15′至126°03′,處于這條水稻種植帶的中央位置,農業經濟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梅河口地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降水適中、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土壤肥沃、PH值適宜、灌溉用水清潔,年日照時間長,年平均無霜期141天,有效積溫高,為作物干物質積累創造了優良生態種植環境,是優質水稻種植的最佳區域。 許老告訴記者,2000年,日本木德糧食貿易會社搜集我國各個地區的優質米水稻,進行化驗分析對比,結果表明:在梅河口市搜集的秋田小町米的蛋白質含量為6.3%,是當時所有地區中樣品中含量最低的,被鑒定為品質最好的優質米水稻產品。他們據此認定:梅河口地區出產的秋田小町米是中國的特優級米,這也是當時的一個特大新聞。日本方面的專家從2001年至2003年,連續三年對梅河口市稻作區環境進行科學檢測,得出了“梅河口的稻作環境沒有污染,達到國際先進標準”的結論。從2004年開始,日本方面以高于國家收購價格一倍的價格,高價收購梅河秋田小町稻谷,當時是運到遼寧省營口市進行加工生產,再轉運到日本,高價出售。 嘮起優質米暢銷日本,許老的神情充滿自豪,對往事的回憶猶如潮水奔涌。當時,他曾問過日本專家:秋田小町是你們日本培育的優質米水稻品種,日本本土的產量肯定不少,何必跑到國外來買米呢?日本專家很坦率地告訴他:“梅河口市種植出來的秋田小町品質上好于日本秋田小町,而梅河口秋田小町的農藥殘留很低,在日本市場上成為暢銷產品。”這種市場采購一直持續到2007年,給當地農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收入。 談起梅河口市發展大米產業的優勢,許哲鶴老人如數家珍 加強技術推廣,推動梅河大米提檔升級 許哲鶴雖已退休多年,但仍然情系農業科技事業,孜孜不倦調查研究,撰寫科技論文。同時,積極發揮聰明才智,為梅河口市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培育打造品牌獻計出力。 采訪中,許老告訴記者:在我國,全面追求大米產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前是追求大米產量和大米品質兩者兼顧的時代,而大米品質在消費市場的地位顯得尤其重要,高端大米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應該得到高度重視。應該落實習總書記“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的指示,樹立吉林大米的品牌。這也是未來我們省搞好水稻種植工作的總綱要。 針對近幾年水稻品質方面存在的問題,許哲鶴表達了自己的見解:現在一些地方的秋田小町品種很混雜,而且農藥化肥用量也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因而大米品質距離優質米標準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各水稻產區應該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農業地理條件,大力培育發展優質米水稻。 許老指出,直鏈淀粉含量低于16%、蛋白質含量低于6%,農藥殘留指標很低的優質米是大米產業的發展方向。我省東部三區,特別是梅河口地區,應該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科研成果,精心培育發展種植出吉林省自己品牌的優質米,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是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渠道。 “梅河口市被命名為‘中國皇糧御米之鄉’,實至名歸。”許老對梅河口市商務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培育打造梅河大米品牌所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和贊譽,同時建議,要加強優質米水稻科學技術的宣傳工作,讓廣大水稻種植戶和大米企業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通化農科院的優質米水稻種植技術,引進秋田小町原種,實行科學規范種植,使梅河優質米成為吉林大米的核心代表品牌,真正發揮“中國皇糧御米之鄉”的特色品牌優勢,推動梅河口市大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