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以來的兩個多月,是靖宇縣赤松鎮李國君和妻子戚曉琳夫妻倆最繁忙最勞累的季節。他們的兩個黑木耳菌包加工廠同時進行生產,丈夫李國君負責景山鎮興隆村的菌包加工廠,妻子戚曉琳負責赤松鎮赤松村的菌包加工廠。夫妻兩個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真可謂是小康路上“比翼雙飛”。從原材料采購、菌包加工、高溫滅菌、接菌發菌完畢,大約需要4個月左右的時間。眼下40多萬袋黑木耳菌包加工已經結束,馬上進入接菌發菌階段。這些黑木耳菌包帶給他們夫妻的將是滿滿的收獲和希望。 李國君夫妻發展黑木耳產業,還得從10多年前說起。李國君2001年畢業于吉林左家特產農墾??茖W校,他放棄了在大城市找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開始創業。2005年開始探索研究黑木耳、榆黃蘑、平菇等食用菌的生產和栽培。李國君買了許多食用菌栽培方面的書籍,一邊學習栽培理論,一邊進行栽培試驗。幾年時間,他栽培了黑木耳、天麻、靈芝等好幾個品種。盡管他付出了許多艱苦的努力,可是由于技術不過關,加之自己的生產設備陳舊老化,盡管也有一些收入,但是經濟效益不明顯。經過近6年的折騰,李國君不僅沒有掙到錢,還虧損20多萬元。 面對困境,李國君沒有泄氣,他多次遠赴山東棗莊和貴州遵義進行考察學習,還到吉林農業大學和蛟河黃松甸鎮拜師學藝。多年的潛心學習,李國君考取了吉林農業大學的“高級菌類園藝師”證書。李國君有著一種不服輸的倔勁,他反復總結失敗的教訓,決心東山再起。李國君認真考察了黑木耳銷售市場,了解到生產秋木耳利潤空間更大,可以大大改變春木耳栽培夏季雨水過多難于采收晾曬的狀況。從2015年開始,他專注進行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秋木耳生產。為了擴大產業規模和適應市場需求,2016年,李國君注冊成立了靖宇縣沐風菌業有限公司,他本人擔任總經理。他和妻子多方籌集資金120多萬元,先后在赤松鎮和景山鎮籌建了兩個黑木耳菌包加工廠。建設菌包生產車間和發菌室面積1500多平方米,存儲菌包的大棚面積1200多平方米,擺放菌袋的場地40多畝。購進了先進的菌包生產設備,使菌包日生產能力達到21000多袋。 多年來的實踐操練,李國君練就了一手絕活。菌包如果出現雜菌感染,可以采用“雜菌回鍋”技術進行解決,避免了損失浪費。李國君研究的“控制培養基水分,增加菌包開口數量”栽培模式,使生產出的黑木耳耳片肥厚、口感獨特,產品優質率大幅度提升。李國君生產的每個黑木耳菌包成本基本控制在2元之內,可以生產出40克干品黑木耳,由于是高端優質產品,銷售價格可以保證在每公斤100元左右。每個菌包產出的黑木耳銷售收入4元左右。利潤一般在1.7—2元之間。 為了與農戶實現抱團發展,李國君妻子戚曉琳又成立了曉琳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且在微信群中打出了“曉琳秋木耳”的地方品牌。在多年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李國君夫妻靠高端優質的產品和誠摯周到的服務贏得了穩定的客戶。秋木耳產品不僅銷售到吉林省的許多市場,還遠銷到山東青島、浙江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近幾年,每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純收入40多萬元。 靖宇縣實施脫貧攻堅戰以來,李國君夫妻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當作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近幾年,為了帶動本地村民發展黑木耳產業,李國君把生產的菌包賒銷給本地的農民,還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并且秋后以保底價全部回收產品。4年多的時間帶動當地農民180多戶,累計發展黑木耳100多萬袋,幫助農戶增收120多萬元。公司和合作社還安排10多戶貧困戶常年在生產基地工作,每戶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