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作為吉林大學優秀畢業生的徐鳳琪毅然回到家鄉,同淳樸的農民打起交道,在廣袤的田野上書寫奮斗的青春誓言。 “靖宇縣是我的家鄉,我一定會用盡全力建設好這里,讓家鄉人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當年,心系家鄉的徐鳳琪放棄外企、央企拋來的橄欖枝,報名參加2011年省委組織部組織選聘的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考試,并通過層層選拔成為景山鎮幸福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 性格爽朗的徐鳳琪很快和村民們成為了“一家人”。村民們辦理土地確權、綜合保障等事務,她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解相關政策;春耕開始前,她早早地幫助年老體弱的村民把化肥、種子等物資買了回來;她帶領村民成立廣場舞文化隊,利用茶余飯后休閑時間跳廣場舞、扭秧歌,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村民們都喜歡上了這個熱情又善良的姑娘。在徐鳳琪的推動下,幸福村率先成立了村民代辦事務制度,幫助村民營造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村的良好互動氛圍。 徐鳳琪一直把村民增收放在心上。幸福村雖然有著豐富的山野菜、野生菌等原汁原味的農產品,但長期缺少銷售出路。于是,她嘗試在村里推廣電商,解決農特產品銷售難題,并創新利用網絡和微信,采用線上推廣、線下銷售的模式,當起“微商”,幫助村民銷售木耳、蘑菇、山野菜、蜂蜜等農特產品,年銷售額8萬元左右。她還鼓勵貧困戶結合自身優勢,發展養牛、養蜂等產業,2014年至今,引導并幫助村民發展養蜂項目,幫助銷售精品蜂蜜,年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 2016年,徐鳳琪還參與起草靖宇縣產業發展“以獎代補”政策,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原則,采取“以獎代補、先干后補”方式,利用財政專項資金對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進行扶持。貧困戶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年人均增收700余元,全縣1.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實現穩定脫貧。 滿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徐鳳琪扎根農村沃土,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