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野山參之鄉”輝南縣,一提起野山參專家曹發,可以說是有口皆碑,聲名顯赫。37年來,他歷盡艱辛,潛心研究探索人參野植技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他還發起組建了輝南縣龍崗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林下參協會,為林下人參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保護人參種源,確保產業永續發展。這是曹發的不變信念,30多年來,他鉆深山、進密林,探尋人參林下栽植的“奧秘”,取得了令專家教授稱贊的科研成果。2016年,被省有關部門評為高級農技師。2020年被中國林學會聘為鄉土專家,2023年被吉林省人參協會評為“傳承人老把頭”。 1987年,曹發承包了700畝林地,開始人參野植的探索。當時,由于不懂技術,又找不到任何資料,參苗的成活率很低……為了攻克技術難關,他潛心觀察實踐,不斷鉆研改進人參野植技術,同時,多次去吉林農大、左家特產研究所,向專家、教授學習請教。歷盡千辛萬苦,他終于掌握人參野植的關鍵技術,還根據實踐過程,撰寫了多篇論文,為推廣人參野植技術獻計獻策。2009年,他發明的“林下山參種植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秉持這一理念,曹發牽頭成立了輝南縣龍崗林山參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在已有33戶參農加入,種植林下參4萬余畝,其中10年以上的林下參1.7萬畝。合作社林下參種植基地每年吸納當地剩余勞動力12人,從事日常管護,使他們足不出村就有了工資收入。為了讓林下山參種植技術惠及更多種植戶,在通化市3縣2區舉辦技術講座200多次,4000多人次聆聽授課,為各地發展林下山參種植注入了動能。 “東風”拂面,“參”景更好。獲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消息后,曹發特別高興:“有了省里的好政策,人參產業發展的春天來到了。”同時,他建議:“發展林下參,應該調整林業相關政策,只要不破壞資源,不造成水土流失,就允許多種植林下參;建立林下參檔案,制定企業標準,林下參銷售要有溯源條碼、地理標識;打擊制假售假的行為,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加大力度保護林下參種源,打造中國自己的人參‘芯片’”。 作者:吉林農村報全媒體記者 吳連祥 責編:遲瑞冰 初審:張立蘊 復審:石 巍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