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驅車來到坐落于長嶺縣興源新村的興源生態園,被這里的生態美景深深吸引。 “現在我打算大力發展旅游業,讓游客來到我們興源新村,來到我們合作社就不想走、不舍得走。”松原興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造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興源生態園是興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的新旅游景點。據張造力介紹,為更好地完善第三產業,合作社配套了200張床位的賓館。“初步確定了棚菜采摘、南山果品采摘拍照、農家樂特色食品品嘗、水庫魚塘垂釣等旅游項目,再結合附近其他旅游景點,形成完整的旅游產業鏈。”張造力介紹。 2013年,省興源復合肥有限公司經理張造力回到土生土長的太平川鎮新風村馬場屯,牽頭將72戶農戶整合成立了松原興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年來,合作社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種植,不斷引進新品種和新技術,種植西紅柿、黃瓜、葡萄等綠色無公害蔬菜和水果。截至目前,共建設蔬菜大棚416棟。這里還有有機谷子示范基地和“孝糧香谷”育種基地,種植了稻花香、長粒香等有機弱堿水稻。此外,合作社還擁有占地面積5公頃的牧業養殖小區,養殖蛋雞10萬只、肉羊4000多只、肉牛100多頭,可實現年收入2000多萬元。 “我們的這些產業,能夠提供就業崗位400個,合作社的社員基本不用外出,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掙工資。”張造力說。 “我是土生土長的馬場屯人。現在我們全家都在合作社工作,年收入能達到7萬元左右。”合作社社員鄒雪說。 從年終分紅不到幾萬元,到2018年年終分紅達到710萬元,松原興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有目共睹。短短幾年時間,合作社社員已經發展到456戶、1956人,耕地2500公頃,總資產達到2億元。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從根本上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改變種植結構和生產模式,讓家鄉的父老鄉親都過上好日子。”張造力說。 他沒有食言,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徹底拆遷了原村屯,建起了“興源新村”。最開始只有3棟樓,如今已發展到總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新村內有幼兒園、超市、衛生所、球場、游泳池等生活娛樂設施。 “你看我們這里像農村嗎,住樓房、掙工資,生活和城里一樣。”鄒雪自豪地說。 |